遥感技术发展历程

科普   2014-10-21   454   0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萌芽时期

无记录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

1608年汉斯·李波尔赛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放大三倍的科学望远镜并首次观测月球

1794年气球首次升空侦察

为观测远距离目标开辟了先河,但望远镜观测不能把观测到的事物用图像的方式记录下来。

有记录地面遥感阶段(1839-1857):

1839年达盖尔(Daguarre)发表了他和尼普斯(Niepce)拍摄的照片,第一次成功将拍摄事物记录在胶片上

1849年法国人艾米·劳塞达特(Aime Laussedat)制定了摄影测量计划,成为有目的有记录的地面遥感发展阶段的标志。

初期发展

空中摄影遥感阶段(1858-1956)

1858年用系留气球拍摄了法国巴黎的鸟瞰像片

1903年飞机的发明

1909年第一张航空像片

一战期间(1914-1918):形成独立的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学科体系

二战期间(1931-1945):彩色摄影、红外摄影、雷达技术、多光谱摄影、扫描技术以及运载工具和判读成图设备。

现代遥感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TIROS、ATS、ESSA等气象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

1972年:发射了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后改名为Landsat Landsat-1),装有MSS感器,分辨率79米

1982年Landsat-4发射,装有TM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30米

1986年法国发射SPOT-1,装有PAN和XS遥感器,分辨率提10米

1999年美国发射 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中国遥感事业

1950年代组建专业飞行队伍,开展航摄和应用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5年11月26日,返回式卫星,得到卫星像片

80年代空前活跃,六五计划遥感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第一颗 “风云1号”气象卫星

1999年10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资源卫星1

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