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原理及优势

杂谈   2014-10-22   690   0  

“遥感”即为“遥远的感知”。遥感技术就是根据电磁辐射(发射、吸收、反射的理论应用各种光学、电子学和电子光学探测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记录再经过加工处理并最终成像从而对环境地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不同环境体由于组成它们的分子和原子数量和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它们所特有的发射的电磁波性质也不同它们反射外来电磁波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不同的环境体发射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不同的环境体对太阳和人工辐射有不同的吸收和反射及透射能力这些差别经过“遥感”形成了不同的成像然后通过这些不同的遥感成像解译就可区分不同的环境体这就是遥感技术可进行宏观环境要素监测的原理。遥感技术应用于宏观生态环境要素的监测有视野广阔、获取的信息量多、效率高、适应性强、可用于动态监测等众多优点同时其技术方法成熟。尽快进行宏观生态环境的遥感监测对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扩大环境监测的影响力使环境监测基础工作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的要求相适应对最终控制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恶化的趋势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卫星遥感技术可应用于空气污染扩散规律研究、水体污染监测、海洋污染监测、城市环境生态与污染监测、环境灾害监测,还可提供沙漠化进程、土地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的情况、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石油对海洋的污染等基本状况和发展程度的数据和资料,还可获取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数据和图像资料,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全面地、综合地、系统地研究地球在生态环境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全球尺度上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态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 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环境监测、环境调查是一种快速、准确、经济、有效的方法。遥感技术的应用,把我们的视野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各种优势,进行科学研究和其他成果的转化应用,是今后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发展方向,也是完成环境监测任务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卫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遥感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得到拓宽,遥感技术作为高新科技的先进性也将进一步得到体现,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自遥感技术问世30以应用为导向技术方法与手段日臻完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遥感技术正在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大气和水污染、酸雨、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地球只有一个所以几乎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都需要用全球的观点来研究和解决。为此采用卫星遥感这一面向全球的先进技术是全球及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面积、全天时、全天候的环境监测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我们提供常规环境监测手段难以获得的全球性的环境遥感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我们进行环境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广阔。硬件方面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研制能够选择性的监测某种或某类环境污染物浓度的高性能遥感器。软件方面重点则在于遥感图像的定量分析即建立遥感监测图像与环境污染物或环境其它参数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强化3S技术建立遥感定量监测与GIS集成分析信息系统能实现遥感动态监测数据的管理、查询、分析以及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实时监测和预警的功能。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